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1卷  第2期

技术开发与创新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强夯加固效果的评价
涂齐亮
2007, 21(2): 55-59.
摘要:
由于强夯法施工后,对于较大型工程进行夯实效果检测的指标较多,难以综合评定。通过从单因素评定入手,合理量化各因素的权重,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港口吹填地基强夯夯实效果进行判断分析,得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评定结果,具有经济易行、效果显著、施工周期短的优点,可为港口码头、路堤及飞机跑道工程的设计和场地评估提供参考。
金川软岩蠕变破坏机理电镜实验研究
汪为巍, 曹平
2007, 21(2): 60-63.
摘要:
为探讨金川矿岩石蠕变破坏机理,应用微观扫描电镜(SEM)对蠕变受力情况下岩石破坏断口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微观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岩石蠕变断裂的微观机制主要是拉伸、剪切作用下岩石发生脆性断裂,从岩石断裂微观形态研究岩石蠕变断裂,可以更好的揭示岩石断口微观形貌特征、裂纹生核、扩展、及断裂方式与岩石蠕变演进过程的联系。
深厚表土静止土压力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徐志伟, 周国庆, 赵晓东
2007, 21(2): 64-66.
摘要:
深部土静止土压力的计算与预测是煤矿深井建设设计与施工中的理论与技术难题之一。深部原状土重塑后的高压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实验研究与分析表明,深厚表土静止土压力系数与浅表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有较大差异,深井建设设计与施工技术中应考虑这种土压力的特殊性,以避免可能的工程事故及人财物的重大损失。
桩端土加固处理设计及检测方法的探讨
张莲花, 罗康
2007, 21(2): 67-69,85.
摘要:
介绍了人工挖孔桩桩端土承载力不足进行旋喷桩处理的设计过程以及处理后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桩端土处理设计可以遵循一般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法和原则,并针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和桩端土极限端阻力的检测中存在的差异和共同点,提出组合静载荷试验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工程中予以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瑞利波法检测地基压实度的探讨
杨天春, 肖巧玲
2007, 21(2): 70-73.
摘要:
在利用瑞利波法测试地基土的压实度时,由于瑞利波速度与压实度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因此,必须根据瑞利波速度采用非线性反演的方法来获得地基土的压实度。过去一般是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现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即根据瑞利波速度与神经网络工具反演获得压实度。根据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灌砂法测试结果的对比可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88 6%,平均相对误差为1.221 4%,其反演结果的精度比回归分析法更高。
技术探索与研究
航天返回舱着陆冲击模拟试验床建造过程控制研究
彭友君, 金淮
2007, 21(2): 74-77.
摘要:
应用岩土工程基本方法和手段,按照载人航天返回舱计划着陆地的土质条件,建造了返回舱着陆冲击试验模拟试验床,建造过程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方法,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试土层含水量和干密度、小直径载荷板试验等主要现场测试方法,及时评价试验床的质量状况,实现了信息化控制施工,保证了模拟试验床的建造质量,对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
介玉新, 高燕, 李广信
2007, 21(2): 78-82.
摘要:
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之后,沿海地区城市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沉降就显得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上海城区建筑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工程性地面沉降同步增长。建筑密度越大,建筑容积率越高,地面沉降越显著。分析了一定间距的荷载共同作用的宏观效应,提出了等效影响荷载的概念,进而揭示了城市工程建筑与大面积等效影响荷载的关系。据此对文献中观测得到的上海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解释。有关分析对软土地基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挡土墙截面设计直接计算方法
袁健, 黄太华
2007, 21(2): 83-85.
摘要:
在满足挡土墙地基承载力验算要求的基础上,推导了抗倾覆安全系数的允许取值范围表达式,同时将相关参数用截面底部宽度进行表示,并给出了换算系数的关系曲线图,进而结合抗滑移稳定性要求直接进行挡土墙截面设计。算例表明,该方法简捷直观且结果可靠,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底板有齿坎时水闸地基反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陶明星, 曹国福, 和再良
2007, 21(2): 86-88,100.
摘要:
对一建在软基上底板有齿坎的水闸进行原型试验,测试不同工况下底板的地基反力,用有限元法计算相应的地基反力。通过实测值、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发现底板有齿坎时水闸地基反力分布并不均匀,地基反力在两端齿坎下相对集中。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地基反力分布向均匀化方向发展。
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林华国, 贾兆宏, 张立丽
2007, 21(2): 89-93.
摘要:
评定地基土液化可能性是抗震勘察设计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推荐判别方法与美国Seed判别法,推导出新的判别方法,该法具有判别准确、理论合理、计算简便、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判别方法。
北京市区杂填土地基处理技术综述
周军红, 曹亮, 马宏剑
2007, 21(2): 94-100.
摘要:
北京市区存在许多杂填土回填地基,主要是人为挖沙等原因形成。该部分地基回填成分复杂,既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又有几者的混合,而且此种地基成层薄厚不一、具有湿陷性和负摩阻力、均匀性差、承载力低、压缩性高、不确定性成分大且无规律性,所以此种地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经济、适合和可靠的优化处理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后才能作为建(构)筑物地基。结合西南四环珠江绿苑工程,论述北京市区杂填土地基处理组合型(综合)技术,并通过试验结果和沉降观测资料分析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相互结合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效果,并得出结论。
滑坡研究与治理
许家洞古滑坡复活的特性分析与治理方案优化
彭元生, 张可能, 杨传德
2007, 21(2): 101-104.
摘要:
从地貌形态、古滑坡特征调查、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和滑坡变形监测分析,认为许家洞斜坡原来为一古滑坡;并基于此进行了滑带土抗剪强度的试验分析和滑坡稳定性对地下水位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滑坡治理设计的优选方案,经工程实践证明达到了降低工程造价和确保治理效果等目的,也可为类似滑坡的调查与治理提供参考.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的实践——以浙江省余姚市大俞村滑坡为例
陈秀清, 黄晓辉
2007, 21(2): 105-109.
摘要:
通过大俞村滑坡灾害勘查方法、地质环境条件的论述,通过滑坡形成原因和机理的分析、滑坡体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滑坡体的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价和计算等,阐述了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一般步骤和内容,对同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