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3卷  第3期

技术开发与创新
黄草坪2#隧道洞口段大型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李育枢, 李天斌, 王栋
2009, 23(3): 109-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1
摘要:
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进洞口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介绍试验模型相似关系、模型材料、模型箱体设计、测试方案和加载制度,对隧道洞口段衬砌结构、洞门建筑以及洞口仰坡的加速度、动土压力、动态位移及动态应变反应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对黄草坪2#隧道洞口段的地震安全性进行评价。
基于不同冻结试验模式分析控制冻胀规律
程晋源, 周金生, 商翔宇
2009, 23(3): 115-11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2
摘要:
对冻结技术应用中冻胀控制这一重课题,通过试验比较了控制冻深的间歇冻结模式与传统连续冻结模式的冻胀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冻深的间歇冻结模式冻胀量为连续冻结模式的48.8%,其等效条件下的冻胀量约为连续冻结模式的71.2%,冻胀部分得到控制。针对该间歇冻结模式控制冻胀的规律,提出末透镜体层为冻胀控制的关键透镜体层。通过对试验的定性分析,指出控制冻深的间歇冻结模式在间歇段能够促使末透镜体分凝温度升高,形成速度减缓,继而出现停止形成的阶段,控制冻胀。分析指出控制冻深的间歇冻结模式是工程唯一可用的冻胀控制的冻结模式,且该模式较传统连续冻结模式更为经济。
砂土与钢材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对比研究
杨大方, 刘希亮, 何军
2009, 23(3): 119-121,126.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3
摘要:
为了研究砂土与钢材接触界面剪切特性,对原有的及改装后的DSJ-2型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上分别进行了砂土同钢材界面的单剪试验和直剪试验,并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单剪试验下在法向应力50kPa、100kPa时,砂土与钢材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关系,在法向应力200kPa、400kPa时呈刚塑性关系。直剪试验下在法向应力50kPa、100kPa时,砂土与钢材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非线性关系,在法向应力200kPa、400kPa时呈双曲线关系;2)提出了界面抗剪强度指标的经验换算公式(直剪试验下得到的界面抗剪强度指标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以修正应用于设计的直剪试验结果。
技术探索与研究
基于软土结构性对路基沉降的反分析研究
李献策, 樊绍峰, 张铁壮
2009, 23(3): 122-126.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4
摘要:
从软土的结构性出发,对软土较高的孔隙比、较强的透水性以及其压缩曲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对公路路基沉降计算方法作进一步探讨。反分析方法在路基沉降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预测工后沉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该方法是在空域和时域内对工程进行反馈分析的方法,是动态设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在常规设计期间内进行的各种静态分析,而且包括随施工过程,根据工程现场实测的变形及其它可观测信息进行一系列反馈处理,它将设计与施工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为了较好地预测工后沉降,从沉降固结计算的角度对模型参数进行反分析,并反演设定参数,预测了沉降趋势,并与实际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对实际工程做出评价,对工后沉降做出合理地预测。
黄土边坡稳定性的熵权法综合评价
姚勇, 姚文花, 高加成
2009, 23(3): 127-129.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5
摘要:
在边坡的稳定性综合评价中,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是关键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一种新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模型中将黄土边坡稳定性分为5个级别:稳定;较稳定;欠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以坡高、边坡总坡比、天然重度、内摩擦角、粘聚力为评价因子。针对评价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困难,把熵权法运用到边坡的综合评价中,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通过实例的计算表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为边坡稳定的综合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GIS支持下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许冲, 曹建刚, 莫艳合
2009, 23(3): 130-13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6
摘要:
边坡稳定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多指标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利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图形显示和评价结果可视化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集成了可拓物元模型分析模块。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了从数据录入、可拓物元模型分析到结果可视化显示等一系列操作的应用测试。
地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范加冬, 张令刚
2009, 23(3): 135-13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7
摘要:
基于地下水的不同类别及其特性,分析了包气带水、潜水以及承压水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分析表明,对于包气带水和潜水其影响主要是引起基坑渗流,通过打隔水桩截断之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于承压水其影响主要是引起基坑突涌,分析了传统降水法(明沟排水、深井排水等)的效果及其存在的弊端。在新方法的研究中,基于球形颗粒理想化最松散堆积模型,研究了弹性条件下饱和土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基坑的破坏主要有两种方式,弯矩破坏和剪力破坏。利用材料力学原理分别计算出其最小隔水厚度hminshminw,理论分析表明,只要通过增设压板改变最大弯矩的值可以使hminshminw降到hmin
高应力下砂土与钢材界面单剪试验研究
郭佳奇, 刘希亮
2009, 23(3): 139-142,15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8
摘要:
疏排水沉降引起的竖直附加力导致了华东地区多个立井井筒破裂,高应力下土与结构界面剪切特性研究是解决这一工程问题的关键。在自行加工、改造的高应力单剪仪试验系统上进行了一系列单剪试验。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高应力下砂土同钢材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可用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本构关系描述;高应力下界面的强度准则符合无粘聚力的莫尔-库仑公式表示。
斜坡地质变形体强烈地震后的变形和演化特征
许文鼎, 吴云莺, 张树宝
2009, 23(3): 143-146.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09
摘要:
四川汶川"5.12"地震后,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区的山谷斜坡上,形成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变形体。这些地段多分布有重要的工程建筑、村庄、城镇人口密集区,地震波效应后的松散岩土体,在降雨、外力等作用下,稳定性迅速降低。灾后防治工程一定要在分析变形体所处地质环境、变形历史、现状变形特征及演化趋势规律的条件下,提出经济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对策及治理方案。
滩涂淤泥加固处理的试验研究
秦鹏飞, 周克, 高华东
2009, 23(3): 147-149.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10
摘要:
唐山曹妃甸工业区是国家正在着力开发建设的重要经济产业区,其滩涂大面积淤泥的固结硬化处理是开发建设中的首要技术难题。现场研究表明,用固化剂将曹妃甸淤泥进行化学加固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室内试验,提出固化剂中熟料、Na2SO4、Na2SiF6等配方的最佳配比,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验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此固化剂配方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可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桩承式加筋路堤作用机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骆瑞萍, 陈保国
2009, 23(3): 150-15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11
摘要:
软土地基上填筑高路堤常常面临地基承载力不足、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等问题。桩承式加筋路堤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路堤填土-加筋材料-桩体-桩间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讨论了路堤填土中的土拱效率、桩体效率、路堤底面差异沉降和筋材拉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土中的土拱效应和筋材张力膜效应能够有效地提高桩体效率,防止软土屈服;筋材内部拉力呈非线性分布,桩顶边缘处筋材拉力最大。
信息报道
强夯法在加固填海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彭满华, 张海顺, 唐祥达
2009, 23(3): 155-15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12
摘要:
阐述了强夯法在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证明强夯法是处理开山碎石回填土地基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同时,通过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信息化施工方法。
石家庄铁四局北国—开元广场岩土工程勘察实录
梁金国, 田鹏程, 周文生
2009, 23(3): 159-163.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09.03.013
摘要:
通过石家庄铁四局北国—开元广场工程勘察实例介绍,总结出一套成功进行岩土工程分析的有效办法和技术途径,分析结果通过实测验证,可供同行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