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0卷  第1期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特邀报告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特邀报告——岩土工程测试综述
张继文, 郑建国, 张凯
2016, 30(1): 1-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1
摘要:
在总结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集》岩土工程测试、检测与监测专题论文主要成果特点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常规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和监测技术的应用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包括原位触探、滑动测微、光纤监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在内的一些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特邀报告——探讨BIM在工程勘察应用的可行性
戴一鸣, 任彧
2016, 30(1): 6-1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2
摘要:
探讨了BIM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目标、实现途径和分阶段的解决方案。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特邀报告——黄土高填方关键技术问题与工程实践
张炜, 张继文, 于永堂
2016, 30(1): 12-19,3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3
摘要:
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工程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复杂,场地内常分布有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和淤积土,且具有土方量大、影响因素多、施工工期紧、沉降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建设过程面临着填方体的稳定、变形、排水、湿化变形控制及边坡防护等问题。以国内几处典型黄土高填方工程为例,介绍了通过场地综合地质条件评价、土方平衡优化、地下盲沟排水、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填筑体压(夯)实处理、填挖边坡防护处理、施工质量立体式监控、岩土工程全程监测等多种手段有效组合,解决黄土高填方工程问题的实践工作,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技术开发与创新
花岗岩强风化岩块和残积土岩土混合料填土强夯后的抗剪强度
张旷成, 朱杰兵, 陈明
2016, 30(1): 20-23,4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4
摘要:
2011年珠海××港××项目兴建高达44 m、总长达2600 m的高填方人工边坡,其填料为花岗岩强风化岩块和残积土的岩土混合料,经分层强夯处理形成高边坡,边坡设计需要这种经强夯处理后的岩土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为此,进行了大型原位直剪试验,获得强夯处理后岩土混合料本身的内摩擦角φ=38°、黏聚力c=101.4 kPa,岩土混合料与原始地面交界面的内摩擦φ=39.1°、黏聚力c=108.9 kPa。为什么强夯后的岩土混合料会有较高的黏聚力?分析认为,其原因是花岗岩岩土混合料的总黏聚力由强风化岩块的抗剪断黏聚力、残积土的原始黏聚力和强夯后的加固黏聚力共同组成。
砂土地基密度对基础尺寸效应的影响研究
钱伟伟
2016, 30(1): 24-27.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5
摘要:
通过相对密度为34%、78%的砂土地基上的圆形基础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对基础尺寸效应随相对密度逐步变化的规律进行定量讨论,确定砂土地基密度与应力水平依存系数及基础尺寸效应界限基础宽度的具体对应关系。通过本研究,可确定应力水平依存系数、基础尺寸效应影响范围与砂土地基密度的具体对应关系。在承载力试验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基密度,选择不同的基础尺寸以避免基础尺寸效应。同时对于存在基础尺寸效应的情况,也可根据本文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精确的修正,以消除基础尺寸效应。
跨平台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
王友林, 王建明, 程新星
2016, 30(1): 28-32.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6
摘要:
传统方式绘制的钻孔柱状图常受限于AutoCAD等特定软件环境,为数据的跨平台及网络化应用带来阻碍。通过钻孔通用数据模型设计及岩性花纹自动填充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生成结果为矢量图元及图元描绘属性集合的柱状图数据集。数据集以独立于语言和平台的标准数据交换格式进行存储,可应用于本地桌面程序、PC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等不同平台,实现"一次生成,到处使用"的跨平台应用目标。
晋西北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特征分析及处理措施——以山西保德某氧化铝厂场地为例
王小强
2016, 30(1): 33-3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7
摘要:
以山西省保德地区某大型氧化铝厂勘察工程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648组实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及中更新统(Q2)的风成及坡积堆积物,其中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达15~30 m,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性,湿陷等级Ⅱ~Ⅲ级,属中等—严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在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普通的处理措施难以全部处理湿陷性黄土层,而采用沉管成孔、重锤二次夯扩挤密桩则能全部处理湿陷性黄土,且效果良好。
技术探索与研究
城市深基坑支护的空间变形分析
郑伟, 袁建斌
2016, 30(1): 39-42.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8
摘要:
以北京友谊医院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实测变形数据和FLAC3D软件对桩锚支护体系的模拟,综合分析基坑变形及周边地面变形。为复杂建筑环境的城市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处理
陈卓, 刘晓光
2016, 30(1): 43-4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09
摘要:
以天津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处理对象,分析了原始CAD数据和目标SHP数据的特点,利用AutoCAD Map 3D 2010和ArcEngine9.3技术,基于C#语言开发了一系列工具和程序,解决了一系列数据转换、数据检查和错误处理的问题,对于大面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处理具有较大实际意义。
古建筑夯土稳定性计算方法的探讨
刘波, 马大岩, 王占雷
2016, 30(1): 46-49.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10
摘要:
古代建筑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因古建筑的修筑方式、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等与现代建筑存在差异,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如何保护好古代建筑一直是工程界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境内的古代建筑主要采用土石砌筑、木质结构等,一些城台、城墙结构主要采用土石结构,而且以夯土类最多,其原因主要是取材方便,利于施工;因修建年代久远,以及人类的破坏,夯土类古建筑的稳定性现在面临严峻的考验,对于如何准确地评价现有夯土结构的稳定性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通过对河北省境内的古城台、古城墙以及长城结构的系统研究,对此类夯土建筑的稳定性计算方法提出看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与学习。
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实例分析
张超文, 袁野
2016, 30(1): 50-5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6.01.011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大中型城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而高层建筑多有较深的地下室,所以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尤为重要。依托于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从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监测三个方面着手,总结该区域基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