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1卷  第1期

技术开发与创新
基于改进载荷试验的泥岩地基承载力研究
凌潇, 罗康, 张莲花
2017, 31(1): 1-4,5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1
摘要:
改进了岩基平板载荷试验,模拟边载对泥岩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某工程场地上进行了4个试验点的现场中等风化泥岩岩基平板载荷试验,得出了各自相对应的p-s曲线。试验表明:①在施加200 kPa边载的条件下,泥岩的承载力较无边载时的承载力有了0.7~0.9倍的提升,泥岩有进行深度修正的必要并尝试得出适合的深度修正系数。②结合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根据规范方法反算折减系数相较规范的建议的折减系数值,规范的建议值偏保守,在确定成都泥岩地基承载力采用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时,折减系数可适当提高。
基于图像处理的岩体结构面迹线自动检测
况杰, 章杨松
2017, 31(1): 5-8,13.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2
摘要:
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岩体结构面迹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特征过滤技术,处理边缘检测结果,利用结构面信息和非结构面噪声在像素连通区域上特定数学特征的普遍差异,滤除非结构面噪声,只保留结构面信息,从而直接提取结构面迹线。以甘肃北山花岗岩岩体露头面图像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该方法对其进行了MATLAB图像处理,得出岩体结构面迹线图。结果表明,对于结构面数量较多且分布复杂的岩体露头面图像,该方法能够快速且较为准确完整地自动检测出结构面迹线。
严寒地区春融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李勇
2017, 31(1): 9-13.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3
摘要:
结合我国北方某在建铁路工程实际情况,阐述了该地区膨胀土工程特性和路堑边坡破坏形式,针对本地区春融特点,分析了由春融引起的新开挖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机理,同时进行了气候变化与边坡滑塌的相关分析,总结推导了考虑春融特点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不同围压下两种沥青混凝土成型试样三轴试验研究
邹玉强, 幸新涪
2017, 31(1): 14-17,3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4
摘要:
为研究制样方法和围压对沥青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沥青混凝土试件的2种制样方法、4组不同围压下静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越高,沥青混凝土破坏强度越高,剪胀程度越小。相较于室内模拟钻芯试样,击实成型试样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强度更高,初始切线模量更大,剪胀现象更加明显;通过邓肯-张模型对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发现邓肯-张模型对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的拟合效果并不好;邓肯-张模型不能模拟沥青混凝土的软化和剪胀现象。
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确定黏粒含量的方法对比
王璐, 蒋佰坤
2017, 31(1): 18-20,40.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5
摘要:
从新机场项目取土样,烘干粉碎后过筛制成标准样,在确保环境温度一致、分散剂一致、单次试验用量一致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做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的黏粒含量数据作出对比和分析,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移液管法和密度计法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基本接近。通过比较两种试验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过程,发现移液管法误差相对较小,对悬液搅动小,具有较多的优点。
技术探索与研究
黏土地层中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分布研究
任君, 许超, 尹文彪
2017, 31(1): 21-2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6
摘要:
桩锚支护结构以其技术要求低、适用性广的特点备受设计和施工单位青睐。但当前岩土工程依然存在实践超前理论的现象,技术的不断进步势必要对基坑工程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利用FLAC3D对顺义区某深基坑工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出桩侧土压力分布曲线。与经典土压力理论进行对比,桩身位移、锚杆拉力模拟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认为模拟土压力分布曲线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提出的黏土地层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分布形式,对于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监测技术
张福龙, 王丰仓, 张小强
2017, 31(1): 26-3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7
摘要:
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复杂,选取隧道拱顶竖向位移为研究对象,分析隧道浅埋段围岩竖向位移的监测方法,在阿拉坦隧道进行了实地监测,并建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隧道浅埋段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0.6倍洞径范围内开挖对拱顶围岩竖向位移影响较大,达到总位移的61%~67%;与75 m范围内竖向位移比较,距离隧道中心1.2倍洞径处竖向位移几乎为零,围岩松动圈已延伸至地表,离隧道中心线越远扰动强度越弱。数值计算得出岩层及地表变化规律与现场实测基本一致。
迫降纠倾及注浆加固技术在北京地区某小型工程中的应用
刘选朋, 郭永胜, 秦国栋
2017, 31(1): 32-36.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8
摘要:
针对北京某项目中的综合泵房及地下水池,因暴雨天气地表水位陡升而发生漂升现象,采用迫降纠倾及注浆加固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变形监测及地质雷达检测,处理后的泵房及地下水池地基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基于无人机X100低空摄影测量DOM制作的研究
桂维振, 尹燕运, 曹明兰
2017, 31(1): 37-40.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09
摘要: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以无人机X100在低空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为例,从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航片拼接、正射影像图输出以及三维立体图生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突出了无人机X100在DOM制作中的优势。
滨海地区深切古河道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
周玉明, 温伟光, 刘晓磊
2017, 31(1): 41-4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10
摘要:
通过对滨海地区第四纪地质调查等资料整理分析,以工程勘察钻孔资料为验证手段,确定了滨海地区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中期部分深切古河道的空间分布,并对其历史成因进行了推测;结合深切古河道的特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性,对其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北京国子监JR-181地热井施工工艺及开发评价
钱开铸, 林叶, 常铁森
2017, 31(1): 45-4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11
摘要:
地热资源作为新型可再生能源,可缓解北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经过科学合理的勘查、设计和施工,成功完成JR-181地热井。施工过程中,成功处理钻杆断裂、卡钻-坍塌、裸孔成井塌孔堵孔及出水量小等问题,保证了钻进过程进行。该井最终成井深度3700.88 m,日出水量519.18 m3,出水温度69.3℃,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质井。该项目不仅填补了该地区无成功地热井的空白,也对在北京城区内推广地热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复杂环境下大断面矩形顶管法施工过程地表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
朱剑, 李振勇, 张泷
2017, 31(1): 49-5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7.01.012
摘要:
为了研究邕江北岸Ⅱ级阶地地区浅埋大断面(6.9 m×4.9 m)矩形顶管在复杂环境下长距离掘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依托南宁地铁1号线金湖广场站Ⅲ号出入口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顶管施工过程,并与实际监测结果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在顶进过程中顶管机前方土体的主要扰动范围为两倍洞宽;②地表横向沉降曲线以顶管轴线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为三倍洞宽;③通过顶管机头上抬、加设注浆套板、管节减摩注浆以及合理的顶进参数,确保地表隆起和沉降量均在合理控制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