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4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技术开发与探索
机场岩溶空腔浅伏区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王树华, 张鹏, 周治钊, 石天奇
2020, 34(5): 249-253,259.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1
摘要:
依托湖南郴州机场岩溶空腔浅伏地段工程,研究在4000 kN夯击能处理地基条件下土体变形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试验,对比分析垫层强夯法和强夯置换墩法对浅埋岩溶空腔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效果,验证机场工程岩溶空腔浅伏区强夯处理方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地基处理深度在2.0 m以内,直接换填处理;处理深度为2.0~8.0 m,采用垫层强夯法处理,点夯两遍加满夯一遍,并采用点夯击数10~12击和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 cm双重控制;处理深度为8.0~10.0 m,采用强夯置换墩法可以满足存在岩溶的飞行区地基强度要求,为岩溶空腔浅伏地段机场飞行区地基处理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预应力鱼腹梁钢支撑在深基坑围护中的应用
杜常春, 杜治国, 郭安
2020, 34(5): 254-259.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2
摘要:
装配式预应力鱼腹梁钢结构支撑技术是基于预应力原理的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绿色环保的深基坑的内支撑结构体系。结合2个装配式预应力鱼腹梁钢结构支撑体系在软土深基坑中应用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基坑围护方案及基坑开挖效果,体现了装配式预应力鱼腹梁钢结构支撑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性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同时重点探讨了该支撑技术在深厚软土中存在的问题,可供本地区同类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激光扫描与3D打印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张勇, 王长科, 原瑞红
2020, 34(5): 260-262,267.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3
摘要: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可助力文物保护及修复。激光扫描具有非接触快速获取海量目标表面点云数据的先天优势,可弥补常规文物数字化方法的局限性。以赵州桥为例,详细阐述利用激光扫描加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基本工艺流程,解决传统文物数字化信息留存及精准复原的难题,以研究三维激光扫描在文物保护中的特殊应用。
BIM技术在山地城市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李军心, 杨洵, 高洪, 徐刚, 魏来
2020, 34(5): 263-267.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4
摘要:
以重庆市某具有山地典型地质条件特征的基坑工程为例,分析了BIM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要点,提出了基坑工程三维建模流程;基于BIM软件Civil 3D和Revit为平台构建了基坑工程三维地质-设计耦合模型,进行了主体工程与临近建筑物基础的碰撞检查,实现了基坑工程三维展示、二维出图、统计算量等功能,并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和支护设计的精细化展示,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化描述,高效地解决了山地城市基坑工程岩土体分布不均、边坡类型及支挡结构多样、相邻建筑物基础冲突、施工工序交错繁杂等问题。
大断面平顶直墙暗挖通道下穿地铁变形控制研究
李贺, 李菲, 李雨株
2020, 34(5): 268-272.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5
摘要:
大断面平顶直墙暗挖通道下穿在运营地铁结构施工时,因开挖形状不利于成拱、地铁运营要求高等特点,对变形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挑战。基于五棵松地下停车库工程—地下通道—中间人行通道下穿地铁1号线工程,分析了通道下穿既有地铁结构变形规律,提出了控制既有结构变形的相关理念和措施,通过采取超前深孔注浆、初支二衬多次受力转换、动态注浆顶升、既有结构变位分配控制等措施,成功地将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在3 mm以内,确保了地铁的结构安全与运营安全。表明了增大弹性地基梁刚度、既有结构变位分配控制理念及上述相关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断面平顶直墙通道下穿施工中既有结构的变形,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CFG桩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层中的应用
孙金龙
2020, 34(5): 273-27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6
摘要:
以张家口下花园区鸿翔美域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为例,结合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原理,充分利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达到湿陷起始压力前能够承担荷载的特点,通过调整桩、土之间的荷载分配,控制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承担的荷载不超过其湿陷起始压力,可以在不专门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情况下,使地基在承载力和沉降控制方面达到建筑物设计要求,从而较大幅度降低地基处理成本,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提供了新方案。
贵州凯里环城高速新街隧道岩溶调查及应对措施
王建, 王丽君, 马建新, 何鑫
2020, 34(5): 276-281,28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7
摘要:
岩溶地区隧道围岩发生突水风险较大,为了避免岩溶隧道围岩突水事故的发生,采用现场地质调查的方法对贵州凯里环城高速新街隧道场地进行岩溶地质调查。结果表明:新街隧道场地岩溶极其发育,岩溶发育形态主要包括岩溶洼地、落水洞和溶洞三类,其中隧道洞身穿越区域可能存在大型溶洞,发生岩溶突水概率高。为了防止岩溶突水事故的发生,在新街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采用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隧道掘进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通过对两处典型掌子面地质超前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开挖揭露地质情况,表明采用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可以有效探测掌子面前方岩溶和围岩地质情况,为隧道安全掘进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二维码技术在地下管线标识中的应用
尹燕运, 李士锋, 陈真, 杜文晓
2020, 34(5): 282-28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8
摘要:
地下管线信息获取的传统方式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应用二维码技术的地下管线信息共享与获取技术,可为地下管线的管理运维以及社会化共享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管线管理平台提升了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线信息共享程度,节约了社会成本。
试验研究
珊瑚礁灰岩的透水特性和基坑降水措施研究
郑建国, 乔建伟, 唐国艺
2020, 34(5): 286-289.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09
摘要:
通过工程地质钻探和压水试验,分析了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岛珊瑚礁灰岩的结构特征和透水特性,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珊瑚礁灰岩地区基坑的止水降水措施。结果表明,该区上部珊瑚礁灰岩按固结程度可划分为灰泥混珊瑚礁钙质结核、碎块状珊瑚礁灰岩和柱状珊瑚礁灰岩。珊瑚礁灰岩的透水率受岩体内部溶孔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的控制,透水率与固结程度成反比。灰泥混珊瑚礁钙质结核的透水率为无穷大;碎块状珊瑚礁灰岩的透水率为31~74 Lu,局部地段透水率达到无穷大;柱状珊瑚礁灰岩的透水率为2.25~17 Lu,其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直接抽排降水措施不能有效降低基坑地下水位。压力灌浆止水帷幕通过充填珊瑚礁灰岩内部溶孔从而大大降低珊瑚礁灰岩的透水率,可用于珊瑚礁灰岩地区的基坑降水。
长春地区季节性冻土冻融作用下的力学性质研究
郭红梅
2020, 34(5): 290-29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10
摘要:
为研究长春地区季节性冻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力学参数的变化,通过对典型地层现场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的方法,在试验室内完成原状土、一次冻融土、二次冻融土等三种不同状态下土样的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对三种不同状态下土样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土体在二次冻融循环作用下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土样在二次冻融循环下的的冻胀及融沉性进行了试验,对影响地基土土体冻胀性及融沉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冻害防治措施建议。
交通荷载作用下厚层老黏土动力特性研究
张树轩, 陈立伟, 杨为民, 司海宝
2020, 34(5): 296-302,31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11
摘要:
京张高铁经过官厅地区时,长期交通循环动荷载作用下可能使厚层老黏土产生变形,从而对高铁安全运行造成影响。针对该问题,利用GDS动态三轴仪,考虑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及固结应力等因素,对官厅厚层老黏土开展土动力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官厅地区厚层老黏土强度比一般淤泥质土高;相同固结应力下土体所受动应力比越高,动应变发展越大;同一层土在相同动应力比加载条件下,低频荷载较高频对动应变影响更明显;相同动应力比、相同频率、不同固结应力作用下动应变发展曲线分为破坏型、临界型与稳定型;固结应力大的土体更不易产生动应变,应变达到稳定速率越快。研究成果对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老黏土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为高铁沉降控制提供依据。
强夯作用下碎石土颗粒破碎细观机理研究
付乐, 丛晓明, 李刚, 邱军
2020, 34(5): 303-307.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12
摘要:
碎石土在围海造地和山区填谷等工程中,作为回填料被大量使用,强夯法是处理碎石土地基的较优方法,深入研究碎石土在强夯作用下的破碎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颗粒破碎试验对碎石土的强夯加固细观机理开展研究,选择相对颗粒破碎率作为颗粒破碎的量化指标,揭示了相对颗粒破碎率与围压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强夯造成的压力越大,颗粒破碎程度越深。试验发现碎石土峰值内摩擦角会随着颗粒破碎的增加而降低,这一强度参数的弱化在碎石土的工程处理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试样干密度和孔隙比分别随着相对颗粒破碎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和减小,体现了碎石土随着强夯作用而逐渐密实的过程,这是强夯提高碎石土工程性能的主要细观机理。颗粒破碎提高了细颗粒比例,明显改善了碎石土的颗粒级配情况,使之更易达到密实状态,这也是强夯处理碎石土的重要细观机理。
不同粒径再生骨料混合料击实试验研究
陈建康, 矫伟刚, 杨奕
2020, 34(5): 308-31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5.013
摘要:
对不同粒径再生骨料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对最优含水率wopt及最大干密度ρmax的影响因素。在骨料含量、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三个因素作用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击实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法分析对最优含水率wopt及最大干密度ρmax影响的最显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