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7卷  第3期

2023 年 3 期封面
2023, 37(3).
摘要:
2023 年 3 期目录
2023, 37(3): 1-3.
摘要:
技术开发与探索
TBM滚刀磨损研究现状及展望
黄丹, 马昊, 杨小聪, 李玉选, 郑志杰
2023, 37(3): 253-26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1
摘要:
机械制造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水利、交通和矿山采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进行隧(巷)洞(道)的开挖。TBM刀具的磨损对掘进效率和成本有很大影响,刀具磨损研究对提高刀具耐磨性、提高刀具磨损监测和更换的及时性以及合理预测并控制掘进工期和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从TBM刀具磨损的形式、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和滚刀磨损定量预测模型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TBM掘进过程中滚刀磨损检测与预测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TBM刀具耐磨性提升、刀具磨损检测和磨损定量预测的研究方向。
东南亚某水电站古滑坡复活机制研究
夏玉云, 柳旻, 乔建伟, 刘争宏, 王冉, 周人飞, 栗薪洋
2023, 37(3): 262-267.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2
摘要:
针对东南亚某水电站坝址区上游右岸古滑坡,通过钻探、地质调查及长期监测研究了滑坡地层特征、滑带特征及变形特征,并对古滑坡复活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坡脚卸载和强降雨是古滑坡复活的主要原因;(2)道路开挖导致应力场发生改变,滑坡沿浅表部第四系坡积物和板岩、砂岩接触面“复活”,向临空面产生蠕变变形;(3)古滑坡变形与降雨呈正相关,雨季高强度降雨期间位移与变形速率急速增大,旱季无降雨时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4)深部位移监测数据显示,古滑坡深部未见位移突变,降雨对深部位移基本无影响。
青岛某高低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工程应用实例
张吉庆, 孙涛, 邵常华
2023, 37(3): 268-27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3
摘要:
介绍了青岛某高低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项目的工程概况、设计思路、施工方案和监测成果。该组合加筋土挡墙下部采用了混凝土劈裂面模块墙面,上部采用了现浇混凝土面板+筋材返包土工袋墙面。监测数据表明,下部劈裂模块向墙外侧变形越大,土工格栅张拉越紧;上部墙后荷载和土压力越大,加筋土越密实,返包土工格栅和钢筋锚杆承受的拉力越大;墙后土体位移及挡墙变形较荷载施加具有一定的滞后,上部土工袋与挡墙之间的空隙充分挤密后,变形趋于稳定;与常规挡土墙位移方向不同,该组合墙面的挡土墙位移方向表现为向填土一侧移动。实践证明,该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具有结构合理、施工方便且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机载LiDAR技术在密林区低频泥石流沟调查中的应用
王平, 赖安锋
2023, 37(3): 275-283.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4
摘要:
机载LiDAR是一种主动扫描式遥感技术,其激光脉冲信号能部分穿过多层植被的间隙直达地表,快速获得剥离植被层后的地表高精度三维数据与影像,从而实现真实刻画地貌轮廓和精细揭示地表特征。低频泥石流沟发生间歇期长,地表植被较茂盛,常用的光学影像、InSAR等遥感技术对其解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盐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采用机载LiDAR技术,提取了0.2 m分辨率的地表DEM数据,生成了精细的山体阴影图像,初步建立了泥石流机载LiDAR图像遥感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对17条沟谷进行了判释,最终确定了4条低频泥石流沟,再结合机载LiDAR的DEM影像详细调查了泥石流沟的形态特征、物源分布,初步分析了泥石流沟的现今活动性。实践证明,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机载LiDAR图像的可解译性明显好于传统的光学遥感,适用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与后续调查。
浅埋连拱隧道中隔墙地基受力变形及注浆加固研究
田鲁鲁, 张智, 郭永发
2023, 37(3): 284-290.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5
摘要:
为研究浅埋连拱隧道中隔墙地基受力变形特征及基底注浆加固方法,依托云南省某拟建高速公路连拱隧道,采用MIDAS/GT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围岩较好、埋深较小时中隔墙基底压力分布随施工过程由“马鞍形”分布逐渐变为“钟形”分布,最大基底压力出现在先行洞衬砌浇筑后右侧墙趾处,中隔墙地基总体上处于隆起变形状态;(2)在围岩较差或埋深较大时中隔墙基底压力分布呈“马鞍形”分布,最大基底压力出现在后行洞二衬浇筑后中间偏右处,中隔墙地基总体上处于沉降变形状态;(3)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不同埋深、地质条件下的连拱隧道中隔墙地基需要满足的承载力,并结合现行规范及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中隔墙岩石地基加固前后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可为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卢家湾大桥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措施研究
魏东旭, 万利, 刘传利, 郑国胜
2023, 37(3): 291-296.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6
摘要:
堆积体边坡普遍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多处于基本稳定或者临界滑动状态,在降雨、地震、施工开挖扰动等条件下,边坡极易因变形过大而失稳。以大永高速卢家湾大桥堆积体滑坡为例,通过地质调绘结合勘探成果,在掌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背景基础上,用传递系数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卢家湾大桥滑坡堆积体的稳定性,并提出抗滑桩+锚杆的支护治理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边坡为复合型边坡,长时间强降雨水下渗至地下,地形上受工程建设开挖形成的临空面影响,导致了该边坡的失稳;经过计算,综合治理后坡体稳定性系数为1.2;滑坡监测数据表明,治理后坡体位移迅速收敛并趋于稳定,表明滑坡治理方案有效。工程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隧道竖井施工自动化监测方法研究
段兴明, 冉华, 魏通, 谢家林
2023, 37(3): 297-302.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7
摘要:
监控量测是隧道竖井信息化施工与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竖井结构与施工空间限制,对于离掌子面较远的断面,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监测手段可操作性差,使得竖井施工监测成为一个难题。依托墨临高速公路泰和隧道竖井工程,研究了一套竖井自动化监控量测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施工监测,并对施工期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竖井监控量测工作的注意事项。研究成果对类似竖井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载体桩在奉节草堂地区卵石地层中的应用研究
李均山, 郭宇
2023, 37(3): 303-307.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8
摘要:
载体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基础形式近年来在工程中被广泛运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柱锤夯击成孔并对桩端以下土层及填料夯实形成复合承载体,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目前载体桩在砂土、黏性土、粉土及软土中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在卵石地层中的研究较少。以奉节地区某标准厂房桩基工程为例,研究载体桩在奉节草堂地区卵石地层的设计与施工,结合载荷试验成果对载体桩受力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卵石作为持力层的载体桩在奉节草堂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静载试验与沉降观测表明载体桩承载性能良好,是一种安全经济的基础形式;载体桩静载试验Q-s曲线一般呈缓变型,表明载体桩在卵石地层中的受力形式更接近于端承桩;卵石地层中载体桩的适用性与卵石成分、级配密切相关,土体大颗粒孤石可能使柱锤夯击受阻,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及超前地质钻探。
南昌地区典型厚密砂层PHC管桩施工技术研究
邓美成, 蔡智, 刘涛, 田建成, 魏海涛
2023, 37(3): 308-313.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09
摘要:
依托南昌地区某桩基工程,采用静力触探原位试验分析该地区典型厚密砂层地质特征,结合理论计算及现场试验分析PHC管桩的锤击沉桩阻力及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工程桩的设计及施工提出合理建议,同时总结该地层条件下锤击PHC管桩成桩的施工工艺。后续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的施工技术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在该区域推广应用。
CFG桩复合地基质量问题的检测与分析
宋德朝, 郑燕, 常勤慧, 赵智超
2023, 37(3): 314-319.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0
摘要:
某工程场区地层以粉土、黏性土及砂性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设计采用CFG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检测结果显示,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均达不到设计要求,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采用低应变法和钻芯法检测对比查找并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采用高压旋喷桩对地基进行补强加固处理,并对补强加固后的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建筑最大沉降量与整体倾斜值均满足设计与相关规范要求。可为解决同类工程质量问题提供参考。
基于点云数据的黄土公路边坡病害识别
邵建鸿, 郑万鹏, 张斌, 杜源, 王兴涛, 栾纪昊
2023, 37(3): 320-326.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1
摘要:
公路边坡病害巡查是高速公路安全运维的重要工作之一。鉴于当前人工巡查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现三维重建和点云数据分析的公路边坡坡面病害巡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区的实景影像和点云数据,通过三维模型重建和点云数据分析,能够高效定量地识别出坡面变形、冲沟以及排水沟淤堵等边坡病害;点云数据对比算法对边坡病害识别结果有较大影响,相比最邻近点云比较方法和基于法向量的点云比较方法,点云网格比较方法更适用于公路边坡坡面病害识别。该方法提高了边坡巡查的效率,弥补了人工巡查的不足。
隧道开挖对沟谷坡体变形影响及衬砌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杨治军, 刘泾堂, 胡金鑫, 洪铭
2023, 37(3): 327-33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2
摘要:
某公路隧道洞口穿越黄土沟谷,受沟谷地形影响,该隧道为典型的偏压双孔隧道。基于沟谷地形地貌、隧道分布情况、黄土地层及隧道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左洞(埋深大)先行方案与右洞(埋深小)先行方案对沟谷坡体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不同施工方案下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左洞开挖对坡体滑动面及塑性区影响较大,并对坡脚位移的影响程度最大;隧道开挖先行洞的衬砌结构受力较大,左洞先行方案对衬砌影响程度大于右洞先行方案,但左洞先行方案对坡体稳定性有利。据此,建议该偏压隧道采用左洞(埋深大)先行方案,以减小隧道开挖对坡体的扰动,同时根据衬砌结构内侧受力薄弱点分布规律加强左、右洞衬砌设计。
模型基础动力参数变扰力自动化测试的实现
陈小峰, 谈荣玮, 余健, 易秋田
2023, 37(3): 335-34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3
摘要:
模型基础动力参数变扰力测试若采用人工方式控制测试过程、采集振动波形、处理测试数据,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基于虚拟仪器方案的模型基础动力参数变扰力自动化测试系统由笔记本电脑及数据采集卡组成,通过控制变频器对机械式激振器的振动频率进行程序控制,激振的同时自动采集模型基础振动信号,可以实现测试过程自动化,具有装置简单、工作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势,使模型基础动力参数测试的过程变得简单、高效。
基坑开挖及建筑加载对紧邻地铁的影响分析
马庆迅, 张新涛, 刘云霞
2023, 37(3): 342-347.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4
摘要:
以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某项目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深大基坑工程开挖、复杂地下水环境、超高层建筑加载对紧邻地铁的影响,总结并提出了紧邻地铁建设项目具体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采用数值计算+SFIA联合技术,对建筑物上部结构加载引起的地铁变形进行分析,并与地铁长期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工程实践及监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及施工建议能够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对紧邻地铁隧道的影响,数值计算+SFIA联合分析技术能够精准、有效预测地铁沉降变形,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系统建设与应用
孙愿平
2023, 37(3): 348-35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5
摘要:
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管理、展示不可移动文物已成为文物管理领域及文化旅游领域向数字时代发展的重要方向,可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物质资源向数字化资源的转化,使其成为可永续发掘转化利用的文化资源基础。介绍某地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系统的建设背景、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系统架构和逻辑结构、系统功能等,通过创建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库及其相应的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管理。
某变电站人工堆积边坡稳定性分析
李从昀, 黄骁, 张雪, 张晓宸, 王汉勋
2023, 37(3): 352-356.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6
摘要: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某变电站场地人工堆积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的现场勘察和室内外试验结果,选择典型边坡剖面,应用极限平衡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在天然工况下,该人工堆积边坡剖面1-1和剖面2-2均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剖面1-1和剖面2-2处均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整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桩板式挡土墙为该人工堆积边坡的优化支护方案。
有限元分析在尾矿库渗流及抗滑稳定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宁皓, 张向阳, 牟宗琪
2023, 37(3): 357-360.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7
摘要:
某新建尾矿库初步设计拟采用一次性筑坝,坝型为碾压式土石坝,为评价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尾矿库的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尾矿坝采用的渗控体系能够满足大坝的防渗要求,坝体上游侧的HDPE土工膜起到了较好的截渗效果,库内浸润线分布规律合理,下游设计排渗系统起到了较好的排渗效果;在正常蓄水位、最高洪水位和地震等3种工况下,尾矿坝下游边坡的抗滑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试验研究
吹填珊瑚砂地基处理技术比较分析
孙兰宁, 魏海涛
2023, 37(3): 361-36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8
摘要:
通过介绍珊瑚砂吹填料工程特性,结合某岛国机场跑道地基处理工程,对吹填珊瑚砂地基处理方式进行比选分析,并针对振动碾压和冲击碾压两种处理方式开展小区试验,通过分析碾压影响深度及沉降变化,最终选用振动碾压地基处理方式。该工程已经完工,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深基坑工程技术
基坑支护结构中超长混凝土板支撑的温度应力研究
徐冠玉, 陈俊生, 刘自兵, 李伟, 谭宜玮
2023, 37(3): 365-372.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19
摘要:
介绍了混凝土支撑轴力计算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某大型基坑板支撑轴力监测布置和轴力换算,根据该基坑板支撑轴力、地连墙水平位移和温度监测数据,研究温度变化对超长钢筋混凝土板支撑轴力和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两个工况模拟,验证、预测了板支撑轴力和地连墙水平位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结论:(1)板支撑轴力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温度越高时,温度变化对板支撑轴力的影响越显著,日温差对支撑梁轴力的增幅最大可达30%,表明在支护与开挖工况稳定的情况下,温度作用是长板撑支撑梁轴力变化的主要原因;(2)板支撑处地连墙水平位移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化对地连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减弱。
兰州地区土岩组合地层深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方法
郭志元, 龙照, 曹程明, 何腊平
2023, 37(3): 373-37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3.03.020
摘要:
兰州地区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的河谷盆地地貌,区内浅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部为新近系风化基岩。介绍了兰州地区土岩组合地层的基本分布情况及地下水分布规律,并根据下部风化基岩的胶结程度、透水性、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等特征,将土岩组合地层分为两类,一类系上部为松散堆积地层、下部为弱透水—中等透水性砂岩,二类系上部为松散堆积地层、下部为不透水性砂岩。针对两类不同的土岩组合地层,归纳总结了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系统的选型,给出了两类土岩组合地层中深基坑设计的典型案例,可为同类地层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