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一种优化估计土性参数的新方法
陈建锋, 石振明, 陈竹昌
2000, 14(4): 187-190.
摘要:
采用改进进化方向的遗传算法并结合比奥特(Biot)固结有限元数值法对一假设路堤的双层地基的一些主要土性参数进行反演,显示误差很小,收敛速度也很快,这说明改进进化方向遗传算法这种新型的优化算法在土性参数优化估计中具有精度高、反演快的优越性,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如共轭梯度法、拟牛顿法和单纯形法所具有的搜索速度随反演参数增多呈级数减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和误差传递导致不收敛等缺点,同时也要比简单遗传算法优越。
灰色理论在预测夯实水泥土性能参数长期值中的应用
郭红梅, 马培贤
2000, 14(4): 191-194,207.
摘要:
夯实水泥土的性能参数长期值对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至关重要,而通过试验测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及计算的需要。运用灰色理论预测夯实水泥土的性能参数长期值,使预测过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之上,预测结果真实可靠。
边坡破坏概率分析及其在渔洞河古滑坡稳定评价中的应用
吕杰堂, 朱继永, 李钟
2000, 14(4): 195-199.
摘要:
综述了边坡破坏概率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以渔洞河滑坡为例,进行了滑坡体的破坏概率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边坡稳定预测方程。
打浦路越江隧道计算模型及其参数研究
丁春林, 周顺华, 唐秋生, 高振岗
2000, 14(4): 200-203.
摘要:
针对上海市打浦路越江隧道的实际条件提出用板单元模拟隧道衬砌、车道板和竖向支撑,用土弹簧模拟土与隧道的共同作用。根据建立的模型确定了相应的计算参数。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力学模型和计算参数的合理可靠性以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盾构法或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及地下结构进行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的研究
陆付民, 任德记, 何薪基
2000, 14(4): 204-207.
摘要:
1998年 8月,为了减轻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一度超过正常蓄水位 3 m多。以清江隔河岩大坝部分监测点的变形观测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且运用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收敛计张力控制误差与测量精度分析
颜景淦, 张连城, 龚固培, 王德法
2000, 14(4): 208-212.
摘要:
收敛计恒张力控制精度是直接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理论计算与测量精度分析,为确定收敛计恒张力参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且提出了提高收敛计测量精度的主要技术途径。
加筋土结构中筋材的变形模量和布筋方向对其补强作用的影响
李国祥, 尹鸿远
2000, 14(4): 213-217.
摘要:
筋材的变形模量和布筋方向对加筋土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两方面进行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对加筋土结构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加筋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
孙慕群, 陈晓平, 符向前
2000, 14(4): 218-221.
摘要:
将可靠度分析的JC法运用于加筋土坡稳定分析中,以瑞典法为计算模型,以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φ为基本随机变量,结合一工程实例探讨了加筋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中的若干规律性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白小亮, 杨成永, 赵慧丽
2000, 14(4): 222-225.
摘要:
论述了用应力场进行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位移在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和困难,提出了另一种新的应用方法。
围压增大条件下淤泥土弹性模量及侧向变形特性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徐志伟, 赵江倩
2000, 14(4): 226-229.
摘要:
保持大主应力、中主应力不变,增大小主应力是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应力路径,土石坝蓄水和土方回填等就类似这种加荷方式。就该应力路径对宁波淤泥土进行了真三轴试验,针对真三轴试验结果,对本构关系中的弹性模量及反映侧向变形变化规律的泊松比进行了特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应力路径下排水剪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围压的增大都呈不断减小趋势,这是岩土工程中应用广泛的邓肯模型和有限元分析中极少考虑的现象和结果。
边坡的“多层DTM”模型在东苗家滑坡的应用
余运华, 李筱艳, 徐国刚, 应敬浩
2000, 14(4): 230-233,237.
摘要:
从边坡"多层 DTM"模型的概念出发,以东苗家滑坡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坡体"多层 DTM"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滑坡几何层分析的具体内容。
天然地基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差异的探讨
邓建立
2000, 14(4): 234-237.
摘要:
通过竖向荷载下土 (岩)体的破坏模式及其承载能力控制因素的比较,论述了物理力学性能相同的土层作为浅基础的天然地基与桩端持力层时,承载力值与桩端阻力值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中 (微)风化程度的同一岩层作为天然地基与桩端持力层时,不具有这方面的差异性,承载力值与桩端阻力值应该相等。
某22层建筑物桩基事故的处理
张仲先, 唐家祥, 张耀庭, 李黎, 雷育祥
2000, 14(4): 238-241,246.
摘要:
介绍了建筑物原基础设计情况、场地地质条件及桩基事故,概述了事故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
放射性污染土的特性与去污技术
张军, 陈剑杰
2000, 14(4): 242-246.
摘要:
放射性污染场地对公众安全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很大,其清理往往涉及巨大数量的污染岩土,技术困难和经济代价都很大。去污就是减少污土体积的重要办法之一。讨论了钚受化学爆炸作用分散于土中的深度分布、粒度分布和放射性分布以及钚与土共存的形态特征。介绍了放射性分选、湿法筛分快速分选、选矿分选等最主要的钚分离方法,提出了某场区内污染严重场地去污的基本策略:"减容为主、回收为辅,简便高效、安全经济"。还建议了土壤去污的工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