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of Ground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Their Intelligentize
-
摘要: 对“第九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数智化的研发、应用情况,探讨了地基处理应加强研究的方向。地基处理面临着向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的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利用BIM、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地基设计系统与智能化地基处理施工管控系统;同时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沉降控制及MICP技术的应用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推动相关规范标准更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工程建设需求。
-
关键词:
- 地基处理 /
- 智能化 /
- 复合地基 /
- CFG桩 /
- 微生物注浆加固(MICP)
Abstract: The ground treatment techniques for the 9th Nation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cords Conference were reviewed, and new techniques, 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for ground treatment applications were introduced. Furthermore, some directions were provided whic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future research. Ground treatment faces the challenge of transitioning towards green, low-carbon, and intelligent solution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clude utilizing BIM and big data to construct intelligent foundation design systems and treat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soft ground foundation treatment, settlement control, and MICP technology should be emphasized. It is necessary to prompt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updat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
图 1 全国建筑碳排放总量及构成能耗与碳排放变化[15]
图 2 2005—2020年施工能耗与碳排放变化[15]
图 3 2021年全国建筑碳排放总量及构成[16]
图 4 2010—2021年施工能耗与碳排放变化[16]
图 7 高填方机场压实质量实时监控系统[28]
图 8 气压劈裂加固软土示意图[41]
图 9 增压式真空联合堆载排水过程[39]
图 10 交替式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超软土的地基加固机理[46]
图 11 高压气溶胶解构排水法工作机理示意图[48]
图 12 不同强夯能级与有效加固深度关系曲线[57]
图 13 MICP的微生物矿化机理示意图[151]
-
[1] 化建新, 张苏民, 黄润秋, 等. 城市环境与地质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6):739-742. [2] 顾宝和. 岩土工程典型案例述评[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3] 张 炜, 张继文, 于永堂.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特邀报告——黄土高填方关键技术问题与工程实践[J]. 岩土工程技术,2016,30(1):12-19,38. [4] 高建中. 延安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域工程造地实践[M]. 《延安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域工程造地实践》编委会.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5] 李松微. 兰州新区大厚度回填黄土区地基处理方法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19. [6] 刘 宏, 李攀峰, 张倬元, 等. 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系统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4(S1):324-328. [7] 闵卫鲸. 绵阳机场高填方强夯加固工程实践[J]. 路基工程,2006,124(1):34-36. [8] 朱才辉, 李 宁, 刘明振, 等. 吕梁机场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时空规律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2):293-301. [9] 李公水, 任 剑, 刘 宏. 康定机场冰碛土特性及地基处理[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4):35-39. [10] 王庭博, 宋德朝, 顿志元. 高原机场冰碛土地基强夯处理及试验检测[J]. 岩土工程技术,2012,26(3):152-15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12.03.011 [11] 甘厚义, 焦景有, 金幸初, 等. 贵阳龙洞堡机场大块石填筑地基的强夯处理技术[J]. 建筑科学,1995(1):17-26. [12] 马新岩, 张合青, 韩黎明. 分层沉降应变率分析在昆明长水机场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2013,30(1):45-49,73. [13] 侯 森, 任 庚, 韩黎明, 等. 承德机场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预测[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3(S1):279-284. [14] 任佳丽, 龚 泉, 姜志全, 等. 神农架机场高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与实践[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3):122-127. [15] 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年)[J]. 建筑, 2023, (2): 57-69. [16] 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3年)[J]. 建筑, 2024, (2): 46-59. [17] 化建新, 闫德刚, 赵杰伟, 等.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特邀报告——地基处理综述及新进展[J]. 岩土工程技术,2015,29(6):285-300. [18] 第九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C].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 [19] 曹瑞钠, 张海东, 刘 琦. 沈阳某高填方场区岩土工程施工勘察实录[C]//《岩土工程实录集》编委会.第九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 [20] 文光菊, 何 平, 张顺斌, 等.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地质健康检查岩土工程实录[C]//《岩土工程实录集》编委会.第九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 [21] 李建光, 王笃礼, 刘少波. 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实录[C]//《岩土工程实录集》编委会.第九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 [22] 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 南沙群岛珊瑚礁工程地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23] 段志刚, 刘成田, 夏丽华. 水域浅层地震反射波在珊瑚岛礁地层勘察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技术,2016,30(3):113-117. [24] 邹桂高, 王笃礼, 王祎鹏. 印度洋珊瑚岛礁地基动力特性测试分析[J]. 岩土工程技术,2019,33(4):240-244. [25] 余东华, 黄俊文, 贺迎喜. 强夯联合振动碾压加固珊瑚礁回填料地基[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15(2):283-285. [26] 莫振林, 袁永强, 彭小军, 等. 某高层建筑物综合加固纠偏技术工程实录[C]//《岩土工程实录集》编委会.第九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 [27] JGJ 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8] 姚仰平, 丛易敏行, 罗 汀, 等. 山区高填方机场的智能建造与安全运营[J]. 科技导报,2018,36(17):106-110. [29] 姚仰平, 阮杨志, 张 星, 等. 机场高填方的压实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研究[C]// 2018全国岩土工程师论坛文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30] 陈镇金. 路基施工振动压实智能化检测系统及应用研究[D]. 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2017. [31] 滕 飞, 杨庆德, 张凤林, 等. 珊瑚砂地基连续智能压实控制研究[J]. 施工技术,2019,48(4):44-47. [32] 黄飞龙, 董柏林, 许英姿. 砂石粒径对改良膨胀土的影响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6):1709-1713,1718. [33] 裴沛雯. 碎石改良广西膨胀土膨胀性试验研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7. [34] 许英姿, 黄政棋, 颜日葵, 等. 碎石改良膨胀土模型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9):8145-8151. [35] 王 芳, 刘思源, 刘 凯, 等. 不同风化程度泥岩填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23,38(2):64-70. [36] 李建望. 成型软岩填料路堤强夯补强现场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技术,2011,25(5):244-248. [37] 张治国, 谭雨柠, 胡友彪, 等.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粉煤灰重金属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50(11):144-152. [38] 王 军,张 乐,刘飞禹,等. 真空预压–电渗法联合加固软黏土地基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S2):4181-4192. [39] 符洪涛, 王 军, 蔡袁强, 等. 低能量强夯—电渗法联合加固软黏土地基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3):612-620. [40] 刘凤松, 刘耘东. 真空–电渗降水–低能量强夯联合软弱地基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 中国港湾建设,2008,28(5):43-47. [41] 刘松玉, 韩文君, 章定文, 等. 劈裂真空法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2,34(4):591-599. [42] 刘松玉, 刘宜昭. 江苏地基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J]. 江苏建筑,2021(3):11-15, 29. [43] 杨子江, 余 江, 刘 辉, 等. 增压式真空预压施工工艺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11,31(8):26-31. [44] 沈宇鹏, 冯瑞玲, 余 江, 等. 增压式真空预压处理软基的加固机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3):792-797. [45] 雷华阳, 李宸元, 刘景锦, 等. 交替式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超软土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38(10):2112-2125. [46] 刘景锦. 超软吹填土地基真空预压加固改进机理及沉降预测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7. [47] 吴慧明, 赵子荣, 林小飞, 等. 主动排水固结法气举降水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21,42(8):2151-2159. [48] 吴慧明, 龚晓南, 林小飞, 等. 高压气溶胶解构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现场试验研究[J]. 地基处理,2020,2(2):98-104. [49] 蔡袁强. 吹填淤泥真空预压固结机理与排水体防淤堵处理技术[J]. 岩土工程学报,2021,43(2):201-225. [50] 史 吏, 胡东东, 蔡袁强, 等. 增压式真空预压吹填淤泥孔压实时响应及加固机制初探[J]. 岩土力学,2020,40(1):185-193. [51] 顾立军, 赵维江, 刘小川. 低位真空预压专利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4):62-63,67. [52] 方子杰, 应 舒. 低位真空预压法吹填土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J]. 港工技术,2011,48(1):41-43. [53] 冯伟骞. 低位真空预压加固技术应用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2. [54] 米晓晨. 轻型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吹填土地基[J]. 中国港湾建设,2017,37(9):54-57. [55] 刘永林. 真空预压联合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分析[J]. 施工技术,2016,45(S1):102-106. [56] GB/T 50756—2012 钢制储罐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57] 董炳寅, 水伟厚, 秦劭杰. 中国强夯40年之技术创新[J]. 地基处理,2022,4(1):1-16. [58] 王铁宏, 水伟厚, 王亚凌. 对高能级强夯技术发展的全面与辩证思考[J]. 建筑结构,2009,39(11):86-89. [59] 詹金林. 基于GPS的强夯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2012,41(368):109-111. [60] 高志斌, 吕雪松, 刘少宁. 北京新机场强夯施工自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 施工技术,2020,49(23):120-125. [61] 刘 全, 张宏阳, 邬 志, 等. 多元感知的强夯施工质量智能监测装备系统[J]. 水力发电学报,2021,40(10):135-146. [62] 朱飞虎. 简析信息化管控系统在地基强夯施工中的应用[J]. 港工技术,2022,59(S1):98-101. [63] 刘金波, 张雪婵, 王也宜, 等. 山区高填方地基事故预防与处理[J]. 施工技术,2017,46(10):117-121. [64] 孙 威, 刘金波, 张 寒, 等. 西南某炼油厂强夯法处理填土地基事故分析[J]. 地基处理,2019,1(2):23-28. [65] 陈娟娟, 李思佳. 某山区深厚填土强夯地基质量事故原因浅析[J]. 化工矿产地质,2024,46(2):187-192. [66] 李 冰, 张 寒, 毛安琪, 等. 某强夯法处理填土地基事故分析[J]. 工程质量,2023,41(S1):110-114. [67] GB/T 50783—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S]. [68] 刘松玉, 周 建, 章定文, 等. 地基处理技术进展[J]. 土木工程学报,2020,53(4):93-110. [69] 刘松玉, 杜广印, 毛忠良, 等. 振杆密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20, 42(8): 1377-1383. [70] 曾 彪, 章定文, 刘松玉, 等. 振杆密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施工参数确定现场试验[J]. 岩土工程学报,2021(Z2):229-232. [71] 程 远, 付宇鹏, 郜新军. 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振杆密实可液化地基范围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21,34(5):55-62. [72] 程 远. 振杆密实法加固可液化地基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3. [73] 程 远, 韩 杰, 朱合华, 等. 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效果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3):63-70. [74] 杜广印, 刘松玉, 任蓓蓓, 等. 十字形振动翼共振法在处理可液化地基中的应用[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014: 4. [75] 程 远, 杨 晔, 时 刚. 振杆密实法处理杂填土地基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2023,36(5):99-108. [76] 李亚霖, 杜广印, 毛峥嵘, 等. 智能化振杆密实法加固海陆交互相液化地基试验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24,32(2):690-698. [77] 贾 鋆.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无振动挤密处理新技术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14,58(9):48-51. [78] 孙 兵. 无振动挤密地基处理技术在湿陷性黄土隧道中的应用[J]. 铁道建筑,2017(3):70-72. [79] 齐 甦, 吴 江, 吴晓辉, 等. 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处理技术研究[J]. 施工技术,2017,46(2):79-83. [80] 韩龙武, 米维军, 徐安花, 等. 隧道内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现状与新技术研究[J]. 施工技术,2018,47(S1):79-83. [81] 刘松玉, 易耀林, 朱志铎. 双向搅拌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1):2272-2280. [82] 祖 超. 双向水泥搅拌桩法在市政道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实践[J]. 工程技术研究,2023,136(8):55-57. [83] 时洪斌. 海相软土地区铁路深长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分析[J]. 铁道建筑技术,2021(3):140-146. [84] 贾秉志, 朱进军, 邵 勇. 双向搅拌粉喷桩在地下综合管廊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江苏建筑,2019(2):85-87. [85] 朱志铎, 万 瑜, 刘松玉, 等.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技术研发及实践[J]. 地基处理,2022,4(6):451-458,465. [86] 万 瑜, 朱志铎, 高 波, 等. 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研究[J]. 施工技术,2019,48(13):43-47. [87] 赵明时. 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智能化施工的研究与应用[J]. 港工技术,2021,58(2):104-108. [88] 于连娜, 边 超. 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自动智能化施工研究与应用[J]. 建筑施工,2021,43(10):2006-2008. [89] 赵汉文, 吴国萌. 智慧管控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质量控制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9):63-65. [90] 王怀才, 邹国春, 邹昕圻, 等. 智能化双向搅拌粉喷桩技术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2023(25):172-175. [91] 龚晓南, 杨仲轩. 地基处理新技术、新进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92] 康景文, 毛坚强, 郑立宁, 等. 基于工程实践的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研究[J]. 岩土力学,2019,40(S1):188. [93] 张军新, 颜光辉, 符征营, 等. 半岛城邦三期含膏泥岩溶蚀孔洞地基综合处理工程实录[C]//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 2015. [94] HUA J X, CHEN H, ZHANG D, et al. Study on Properties of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arge Diameter[C]// Engineering Geology for a Habitable Earth: IAEG XIV Congress 2023 Proceedings, Chengdu, China. Springer, 2024. [95] 高尊华. 某工程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及沉降计算方法探讨[J]. 地基与基础,2020,47(7):153-155. [96] 李 勇, 李吉辉. 浅谈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应用[J]. 四川建筑,2016,36(6):216-217,219. [97] 孔文健. 浅析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以及监测的实施——以四川省成都市简阳三岔镇工程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8):1-4. [98] 许万强. 岩溶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实例[J]. 福建建筑,2016,215(5):60-63. [99] 陈耀光, 连镇营, 彭芝平, 等. 大直径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践[J]. 建筑科学,2006(5):66-67. [100] 王志祥. 成都地区人工挖孔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101] 王丽娟.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102] 彭 涛, 邓 安. 成都膨胀土地区某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现场原位测试[J]. 施工技术,2018,47(7):97-101. [103] 聂 源.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特性研究[J]. 四川建筑,2020,40(5):138-141. [104] 刘洪波.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105] 胡 熠, 杜 超, 章学良, 等. 软岩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C]//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岩土工程实录集. 2015. [106] 吴 平, 董 骜.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J]. 安徽建筑,2015,22(5):86-89. [107] 李自伟, 任东志, 齐保卫, 等. 北京朔黄发展大厦后压浆CFG桩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2009,38(9):91-92. [108] 施帅健, 陆建飞. CFG桩复合地基后压浆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2014,12(12):33-34. [109] 连镇营, 彭芝平, 鲁克宇, 等. 后注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践[J]. 西北地震学报,2011,33(B8):321-325. [110] 杨 丽. 新型CFG变径倒锥台阶型长螺旋钻孔桩在高速铁路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和造价分析[J].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21,36(6):49-52. [111] 佘 辉. 浅谈CFG桩基施工信息化技术[J]. 科技资讯,2019,17(26):6-7. [112] 刘金波, 柳致富, 邓亚光, 等. 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成就——复合桩[J]. 施工技术(中英文),2021,50(13):69-75,112. [113] 李立业, 刘松玉, 章定文, 等. 劲性复合桩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11(S1):43-47. [114] 朱 锐, 周 峰, 陈廷柱, 等. 劲性复合桩挤土效应及承载力作用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2023,44(12):3577-3586. [115] 包 华, 洪俊青, 夏胞刚, 等. 劲性复合桩外界面侧阻强化效应试验研究[J]. 建筑科学,2022,38(1):107-113. [116] 李俊才, 张永刚, 邓亚光, 等. 管桩水泥土复合桩荷载传递规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S1):3068-3076. [117] 朱 锐, 周 峰, 盛 强, 等. 水泥掺入量对劲性复合桩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5(5):546-553,562. [118] 文 磊, 刘 钟, 马晓华, 等. 粉土地基中劲性复合桩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2024,45(2):511-524. [119] 邓亚光, 郑 刚, 陈昌富, 等. 劲性复合桩技术综述[J]. 施工技术,2018,47(A4):262-264. [120] 丁永君, 李进军, 刘 峨, 等. 劲性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J]. 天津大学学报,2010,43(6):530-536. [121] 陈邱云. MC劲性复合桩在水利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与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7):365-367. [122] 刘鹏程. 劲性复合桩复合地基沉降和稳定性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J]. 中国高新科技,2019,46(10):89-92. [123] 洪 波. 劲性搅拌桩在复合地基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和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8. [124] 李爱国. 劲性桩复合地基在大面积高堆载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安徽建筑,2022,29(3):126-128. [125] 王 亮, 洪迪思. 劲性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应用[J]. 土工基础,2016,30(1):13-15. [126] 闫明礼, 王明山, 闫雪峰, 等. 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 岩土工程学报,2003,25(3):352-355. [127] 梁胜增, 王泽云, 贾二红. CFG桩–夯实水泥土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53-55. [128] 张瑞峰. CFG桩与碎石桩组合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 电力学报,2006,21(4):497-499. [129] 王贵和, 季荣生, 马孝春. 碎石桩–CFG桩组合型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J].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5):248-251. [130] 李继才, 丛 建, 曹 军, 等. 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 水运工程, 2017, (6): 174-180. [131] 张文秀.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曹妃甸吹填土场地的应用[J]. 岩土工程技术,2015,29(1):17-21. [132] 王步云, 赵秀芹. 砂石桩与低强度混凝土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二)[J]. 岩土工程技术,1997(2):3-5. [133] 李龙起, 罗书学, 陈 麟, 等. CMP与CFG组合型桩复合地基载荷作用特性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39(6):82-86. [134] 殷辰鹏, 张怀静, 孙宏伟. 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数值计算对比实例分析[J]. 岩土工程技术,2014,28(2):64-69,87. [135] 何长明, 彭功勋. 深厚软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J]. 岩土工程技术,2021,35(5):294-298. [136] 刘海源, 任 华, 李成芳. 基于复合地基的组合地基处理技术在高层建筑填方场地中的应用[J]. 重庆建筑,2021,20(S1):28-30. [137] 陈建民. 高层建筑大范围超深回填地基处理技术[J]. 岩土工程技术,2014,28(5):237-242. [138] 赵杰伟, 王志智, 尚润祥. 北京某住宅楼复合地基处理实践[J].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1):29-32. [139] 赵京文, 化建新. 北京纺机厂高层住宅地基处理方案对比分析[J]. 岩土工程技术,1999,13(2):12-16. [140] 孙燕林.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的探讨[J].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52-254. [141] 马 骥, 张东刚, 张 震, 等.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J]. 岩土工程技术,2001,15(2):86-91. [142] 陈天林. 组合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及应用[J]. 岩土工程技术,2011,25(1):49-52. [143] 张丽华, 刘海波. CFG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规律及预测研究[J]. 煤炭工程,2017,49(2):121-123, 127. [144] 高平军. 大厚度强湿陷性黄土区长短桩地基处理现场试验研究[J]. 工程勘察,2022,50(8):17-51. [145] 袁生昊. 某公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比较分析[J]. 安徽建筑,2023,30(3):132-134. [146] 刘 挺, 刘东顺, 张平顺, 等. 强夯+CFG桩复合地基在具有腐蚀性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J]. 建筑结构,2020,50(23):50,114-117. [147] 焦 健. 基于BP神经网络的CFG桩复合地基智能设计[D]. 邯郸: 河北工程大学, 2007. [148] 邓兴波. CFG 桩复合地基智能优化设计系统开发研究[D].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149] 陈新岩. 复合地基智能综合优选系统研究[D].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150] 牛顺生. 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智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06. [151] 吴创周, 楚 剑, 成 亮, 等. 微生物注浆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地基处理,2020,2(3):181-186. [152] 刘汉龙, 肖 鹏, 肖 杨, 等. 微生物岩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41(1):1-14. [153] 张 宽,唐朝生,刘 博,等. 基于新型单相MICP 技术改性黏性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20,28(2):306-316. [154] ANDRES Q, 张 帅, 程晓辉. 微生物入渗注浆法加固非饱和砂土的研究[J]. 工业建筑,2015,45(7):28-30,175. [155] 许朝阳, 张 莉, 周 健. 微生物改性对粉土某些特性的影响[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31(2):80-84. [156] 赵志峰, 孔繁浩. 土体环境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加固海相粉土的影响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38(4):608-614,692. [157] 方祥位, 李晶鑫, 李 捷, 等. 珊瑚砂微生物固化体三轴压缩试验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2018,39(S1):1-8. [158] 方祥位, 申春妮, 楚 剑, 等. 微生物沉积碳酸钙固化珊瑚砂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5,36(10):2773-2779. [159] 刘汉龙, 马国梁, 肖 杨, 等. 微生物加固岛礁地基现场试验研究[J]. 地基处理,2019,1(1):26-31. [160] 刘汉龙, 肖 鹏, 肖 杨, 等. MICP胶结钙质砂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38-45. [161] 程晓辉, 麻 强, 杨 钻, 等. 微生物灌浆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动力反应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3,35(8):1486-1495. [162] 崔明娟, 郑俊杰, 赖汉江. 菌液注射方式对微生物固化砂土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17,38(11):3173-3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