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4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技术开发与探索
桩基竖向承载力测试及桩土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孙玉辉, 张辉, 陈昌彦, 刘国, 姚添宝
2020, 34(6): 311-315.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1
摘要:
以北京某高速桥梁桩基试验为例,介绍了桩基试验过程桩身轴力、位移监测设计及监测数据总结分析方法,得出该地层条件下各土层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桩基极限荷载,提供摩擦桩设计的各种参数。在桩基试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桩基的破坏荷载,评价桩基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并对桩长、后注浆等桩基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桩基试验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机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工程经验参考依据。
基于远程监控系统的搅拌桩施工工艺分析
陈毅, 胡伟东, 徐渊, 叶观宝, 沈鸿辉
2020, 34(6): 316-320.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2
摘要:
水泥土搅拌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手段,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但是其施工质量管控一直难以较好解决。以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基于搅拌桩施工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实现了搅拌桩的信息化施工和全过程管控。基于监测数据和现场标贯试验,对几种典型的搅拌桩施工工艺进行分析,为搅拌桩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分坑技术在饱和软黏土深大基坑变形控制中的应用
杨玉江, 邵亚萍
2020, 34(6): 321-324,32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3
摘要:
以紧贴苏州某地铁车站的深大基坑为例,依据时空效应原理,利用分坑技术控制深大基坑引起的变形,从而确保紧贴地铁车站的安全。通过对基坑周边环境实测数据采集、整理及分析证明,采用合理的分坑施工技术,可解决饱和软黏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变形控制难题,达到控制基坑变形并保护周边环境的目的。
苗尾水电站心墙坝接触土料质量控制指标探析
孟永旭, 董育烦, 尹飞, 陈梁, 王永明
2020, 34(6): 325-32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4
摘要:
水电水利工程通常采用塑性指数和黏粒含量来判别接触土料质量。土的塑性取决于黏粒部分中含有能与水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高亲水性黏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而塑性指数越大,土体的水稳定越差。通过分析,现行标准中对接触土料塑性指数和黏粒含量的指标界定不尽合理。提出以塑性指数Ip=10~26、活动性指数Ac=0.75~1.25作为接触土料质量控制指标。苗尾水电站土料黏粒含量低于规范要求,但计算得到活动性指数Ac为1.08~1.25,符合活动性指数要求,可作为接触土料利用。苗尾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根据监测资料,两岸接触性黏土位移较小,未发生塑性破坏,从而说明提出的控制指标是可行的。
紧邻建筑土质滑坡治理工程设计与实践
魏海涛, 孙兰宁
2020, 34(6): 329-333.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5
摘要:
滑坡工程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主要由人工填土及粗粒混合土组成,由于坡脚开挖及地表水渗入导致坡顶裂缝、变形明显且持续扩大,形成牵引式滑坡。通过对其特征、成因分析,并在土工试验基础上对滑带剪切参数进行反演计算,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提出采用抗滑桩+堑顶微型桩+坡面锚杆格构的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变形得到控制,公路及坡脚建筑物得到安全保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以期对类似灾害治理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临近浅基础建筑单层地下室基坑变形控制研究
袁子琦, 崔允亮
2020, 34(6): 334-33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6
摘要:
软土地基中为控制临近浅基础建筑物的单层地下室基坑变形,开发了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和控制技术,并应用于工程中。在基坑内设置被动桩,被动桩与支护桩设置传力梁,将内支撑设置于支护结构顶部并在浇筑地下室顶板时不拆除支撑,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土体水平位移、坑外土体竖向位移及周边房屋沉降等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施工开挖,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曲线呈现"鱼肚"形,且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土体位移变化不大,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坑外土体竖向位移及周边房屋沉降均未超出报警值。通过新型支护结构和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临近浅基础基坑变形。
复杂环境下医院扩建工程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实例
付瑞勇, 武登辉, 叶胜林, 赵庆亮, 马振
2020, 34(6): 339-343,36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7
摘要:
以山东省立医院儿科综合楼建设项目为例,深入探讨复杂环境下医院扩建工程深基坑设计的技术要点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该项目基坑深15.7~19.9 m,周边场地条件复杂,其中新建儿科综合楼距离东侧已建6层儿科病房楼仅3.2 m,综合考虑场地地层以及周边环境情况,基坑支护采用桩锚支护方案,地下水控制采用高压旋喷桩截水帷幕结合管井降水的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基坑以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该类型场地采用桩锚支护+高压旋喷桩截水帷幕+管井降水方案经济合理,保证了周边建筑的安全。施工时采取合理的工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期间对医院就医条件的影响。
某深厚填土边坡变形特征及防治分析
张健, 张立伟
2020, 34(6): 344-348.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8
摘要:
调查区坡顶建(构)筑物中出现一系列的拉裂缝及下错裂缝,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地质过程分析、坡体结构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的勘察手段,查明了填土的分布,通过地质过程分析,从裂缝形成演变的角度结合边坡的地质结构,分析了病害形成主要因素为高陡的地形、较厚的填方体、不利的地层接触关系及持续的车辆荷载,坡体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进行了变形区稳定性评价,认为1#、2#不稳定边坡基本稳定,3#不稳定边坡表现为不均匀沉降,边坡应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进一步的治理,根据近一年的监测数据,边坡变形趋势减缓,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为厂区的安全提供了科学的防治建议。
上海市地面塌陷风险评价与隐患综合调查研究
付栋
2020, 34(6): 349-353.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09
摘要:
通过对上海市地面塌陷发生要素进行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形成上海市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等级区划,评价了上海市地面塌陷风险分布概况,为进一步隐患综合调查工作提供了方向。在区划指导下选取静安区作为示范区进行了地面塌陷隐患调查与监测,发现20处隐患点并对其进行预警监测,针对西藏北路中兴路、普善横路普善路、天目西路梅园路等重点隐患区域给出监测建议。风险区划为各风险等级区域分别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提供依据,隐患巡查、物探、监测等工作方法为上海市地面塌陷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城市地面塌陷隐患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石家庄市断裂构造简述和岩土地震参数调整研究
孙立川, 杨乾坤, 张乾
2020, 34(6): 354-36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10
摘要:
对石家庄城区主要地质构造的特征进行了整理和汇编,并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断裂进行活动性判别、分级。针对石家庄城区地层分布特点,讨论了场地分类和错划场地分类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了与场地类别划分密切相关的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地震加速度调整、地震分组调整和设防烈度调整等问题。
基于力传递法及增设土钉法的基坑围护桩侵限处理
常庆海, 赵萌萌
2020, 34(6): 362-364.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11
摘要:
为加强对围护桩侵限问题的补强处理,采用理论分析法对围护桩侵限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力传递法及增设土钉进行介绍。结果表明:基坑围护桩侵限主要原因分为人为因素以及地层因素;采用力传递及增设土钉的组合方法可使凿除桩与相邻桩在基坑临空面整体受力,同时土钉与基坑网喷砼面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开挖引起的侧壁卸荷变形。某基坑实例证明了力传递法及增设土钉法的切实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试验研究
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在土层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王刚, 江巍, 陈宗清, 秦双杰, 聂礼齐
2020, 34(6): 365-371. doi: 10.3969/j.issn.1007-2993.2020.06.012
摘要:
土层划分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广泛面临的问题,对此,工程界应用钻探和标准贯入试验(SPT)较多,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利用静力触探试验(CPT)这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工程实际意义。为探究静力触探曲线在土层划分中的应用,根据徐州市以南某场地静力触探试验曲线,利用力学分层和地区经验定名土层这一综合方法划分了土层。将划分结果与钻孔分层结果对比可知,在划分土层层数方面,利用该方法划分的土层层数与利用钻孔划分的层数相同;在土层界面深度确定方面,当土层较厚时(一般大于1 m),利用该方法确定的土层界面深度与利用钻孔所确定的深度基本一致,土层界面深度最大绝对误差为0.70 m,平均绝对误差为0.24 m,最大相对误差为0.54,平均相对误差为0.16。根据对比结果可知,该综合方法能很好地揭示场地土层的分布规律。同时还总结了场地土层四种土体锥尖阻力-深度曲线和摩阻比-深度曲线特征,可为土层划分提供参考。